一、酸汤子最正宗的做法
东北酸汤子
主料:汤子面400g
辅料:清水适量,青椒鸡蛋酱适量
步骤:
1.取400g酸汤面加入适量清水。
2.揉匀即可。
3.装入裱花带,用小号圆孔型裱花嘴即可。
4.锅中水烧开。
5.挤入酸汤面。
6.煮熟出锅。
7.放入自己喜欢的酱料即可。
二、酸汤子家常做法
步骤/方式1
准备好需要汤子面
步骤/方式2
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沸,准备好需要的汤子桶
步骤/方式3
把汤子桶套在大拇指上
步骤/方式4
左手握住汤子面
步骤/方式5
用右手虎口处堵子汤子面,让汤子面从汤子桶中通过,挤成一条,直接挤在水里
步骤/方式6
全部挤完,再煮两分钟左右,至汤子条全部煮熟,就可以出锅啦!
三、韭菜酸汤子做法
食料:韭菜150克,豆皮两张,瘦肉100克,蟹味菇50克,蒜姜适量,小米椒两个,八角一颗。
做法:韭菜择好洗净切段。豆皮切丝放开水锅中汆烫一下捞出。瘦肉切成丝,放碗中加料酒、胡椒粉、淀粉腌制二十分钟。蟹味菇去根洗净。蒜姜切片,小米椒切粒。
起锅热油,放入蒜姜、八角、小米椒爆香,倒入瘦肉丝,快速翻炒四五下后盛出。锅中加四碗清汤,放入豆皮、蟹味菇大火煮开,加适量精盐、胡椒粉、十三香、老抽、陈醋、鸡精调味,再煮开后倒入炒好的肉丝,加一勺淀粉水,搅拌两三下关火即成。
四、玉米面酸汤子的正确做法
1/5
首先、汤面柔匀,分成二团,水开后放里面煮三四分钟,捞出柔匀,再放开水里煮二三分钟,在柔匀,多柔一会。
2/5
然后、水开后,把汤面装在压面器里。
3/5
接着、再把汤面转圈压进锅里,要压的速度慢,转圈的速度快。
4/5
下一步、压完后,水开了,再点一冷水,反复二次,就可以了。
5/5
最后、热锅凉油,油烧热,放花椒粉,再放肉泥快速炒,炒出油后放辣酱,少加点水,在炖三分钟就出锅了。
五、酸汤子是什么好吃吗
酸汤子,又称汤子,流行于东北辽宁、黑龙江一带,是一种用玉米水面做的主食。将玉米用水泡涨后,用磨磨成糊状(俗称水面),放到微有酸味时做汤吃。
具体做法是:先炸锅(爆锅)哧汤,即用开水烫面,汤开后,将面从一薄铁片卷成一小铁筒(一寸半长,大头比手指略粗,小头比手指略细)里用力挤到锅里(从大口挤,面从小口出),挤一下,蹿出一条,面全挤完后再下些嫩白菜或菠菜之类蔬菜,加盐和调料煮熟。如没有铁筒,也可用手攥,让面从虎口挤出,只是这种条不圆而已。味香而微酸,吃起来很开胃口。如少放些辣椒或胡椒,酸辣可口,吃起来更香。做这种食品叫“攥汤子”。
六、酸汤子的起源是哪年
酸汤子是一道满族人冬季常吃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特色美食,有至少300多年的历史,多见于黑龙江、辽宁、吉林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域,满语称为“格格豆”。
据传清朝玉米引入东北大面积种植,七月末八月初玉米刚上浆,就会进入深秋遇到霜冻而无法完全成熟。当时农民就把这些未成熟的玉米掰下来放到缸中储存,几天后发酵后的玉米散发出呛鼻的酸腐味,久而久之反倒有一股清香味道,人们小心地捞一些出来,清水漂过,碾碎揉成面团,下到滚开的锅里,煮熟食用,味道别有一番滋味,这就是酸汤子最早的由来。
酸汤子随着时代变迁,工艺也在不断改进。满洲大厨教你传统小吃酸汤子的正宗做法!
玉米碎洗净后用冷水浸泡,在阴凉处放置十数日,使其自然发酵。待微有酸味时,捞出清洗后,用水磨磨成糊状,俗称水面。
再用布口袋控去适当的水分,之后取出放在阴凉处或者是团起来放在室外冷冻,以避免腐败变质。
在食用时,将成团的汤面放入开水中汆水,表面呈半透明状时,捞出置于盆内。
将面团打散,加适量开水,不断搅拌均匀,使汤面更多地熟化,产生足够的粘度。
维持锅内的水沸腾,取适当大小一团汤面合在双手中间,双手十指用力内合,压在面团上,使其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夹在一个指缝内的汤套里。
同时需要甩动双臂,使得汤面从汤套内蹿出后在空中被甩成弧线状,落到下面沸腾的开水锅里。挤一下,蹿出一条,需要避免甩到锅外面,也要锅内的面条堆积一处,粘连成团,如果成堆,及时用勺子搅开,等到面全挤完后煮上片刻,即可连汤盛起食用。
如没有汤套,也可用手攥,让面从虎口挤出,只是这种条粗细不均。因为是用双手“攥”出来的,所以做这种食品的过程叫“攥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