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护士支援抗疫一线感悟
我赞美护士有着无私的爱,面对多重性格的患者,她们奉献的是海一样博大的情怀,面对刁难者,纵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们对病人讲得也是医德和表率;我赞美护士能够在琐碎而又繁杂、艰辛而又辛苦的工作中正视平凡,老百姓心里都明白很感动
二、南华大学第一课观后感
看到了母校的责任与担当,也看出了南华的崛起与兴旺,甚慰。
来自母校的医务人员一批批驰援湖北,鏖战在抗疫前线,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直播中,党委书记高山老师、校长张灼华老师、几位奋战一线的老师、给父亲留下家书的医生、医学院研究生学妹岳也红、95后南华附二护士……,他们与南华武汉校友湖北省人民医院黎明江教授、中船光电研究所医院许莉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校医院魏春丽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医院王永红院长,还有武汉市政府部门的王涛、仝京校友……,这些身影交织在一起,与武汉、湖北、全国抗疫大军构成了一幅幅宏大的画卷,构筑了抗击病毒的铜墙铁壁!
三、为什么要学习抗疫人物事迹
抗疫人物事迹不仅体现的是英勇抗疫逆行者的个人奉献,同时展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志气和力量,学习他们的事迹是为了深刻理解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使使抗疫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任何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延续与推进,都需要善于从灾难中不断地反思与汲取精神养料,让其汇聚成民族前行的伟大力量。中华民族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我们必将战胜疫情!
四、援鄂英雄姚伟护士长演讲观后感
姚伟护士长的演讲令人深受感动。她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她的爱心、勇气、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深刻认识到了医护人员的不易。这场演讲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尊重医护人员。
五、以生命的名义2023观后感
一、见证到了国家的伟大,中国人民的积极抗疫的态度。
二、国家的动员能力,让百姓足不出户,街面上马上就没人了。
三、做中国人是幸福的,免费核酸,免费治疗。
四、做中国人是幸运的,在外国一次疫情下来倒了一片。
五、中国的白衣天使是伟大的。
六、中囯政府是伟大的。
七、志愿者是伟大的。
八、研究出疫苗的科学家是伟大的。
九、建设方舱医院的施工人员是伟大的。
十、钟南山院士是伟大的。
十一,见证了不配合抗疫的人与放弃中国国籍出国躲疫的人的社会现实。
十二、学会了做宅男。
十三、见证了捐款捐物人的伟大,概慷人间还有真情在。
六、00后抗疫暖心故事简短
“您好,我叫詹泽鹏,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如果南宁近期有防疫工作志愿者服务,请联系我,希望能为南宁的防疫工作尽一份力!”1月28日,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社会联络部联系人的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疫情暴发的消息突如其来,回家过节的詹泽鹏每天密切关注疫情动向,心里十分着急。看到广西医疗队前往湖北支援的新闻,他备受鼓舞,“我们的医疗队去前方抗疫,我也要为守好后方尽一份力。”
很快,詹泽鹏加入南宁市青年防疫志愿服务微信群,成为一名“走街串巷”的社区防疫志愿者。入户摸排登记、在卡点值守、发放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挨家挨户发放疫情防控出入证……自2月9日起,詹泽鹏每天和社区工作人员奔波在抗疫前线。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詹泽鹏说,他一共参与过5个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短短一个多月,他俨然已成为一名“熟手”。
每次干活詹泽鹏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外面贴海报爬得最高的是他,入户宣传时马不停蹄的也是他。在一些老旧小区,老人对疫情防控工作不理解,常常不戴口罩聚众聊天,詹泽鹏就跟他们“犟”到底。
“阿姨,这个病传染性强,老年人抵抗力低,为了你们健康考虑,得尽量待在家里。”“我们要给前线医务人员减轻负担,确保自己所在地区发病率降低”……詹泽鹏每天“准时报到”,和老人们“唠嗑”,终于把他们劝回了家里。
“说一次不听,我就每天都去说,磨个几天他们就愿意听了。”詹泽鹏说。
随着疫情形势有所缓解,复工复产同步推进,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对詹泽鹏来说,龙胜社区街口的卡点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个卡点位于一条美食街上,附近有菜市,每天上下班高峰期人流量非常大,一天达到三四千人左右。
“居民出入都要进行扫码登记、测量体温,我们既要解释又要严格管控,遇到不理解的居民,挨骂是常有的事。”詹泽鹏说,遇到老人不会用手机扫码登记,他就手把手教他们注册、扫码,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解释。
社区防护物资紧缺,詹泽鹏就自备好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等物资,甚至连社区提供的矿泉水都不肯喝一口,他说:“社区工作人员那么辛苦,比我更需要。”
3月16日,小雨,詹泽鹏在岗位上度过了他的19岁生日。这个生日,没有蛋糕,没有派对,也没有灯光,但他依然很高兴。他在每天更新的战“疫”日记中写道:南宁清零了,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切将恢复正常。
他许下生日愿望: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所有人都健健康康,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