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融让梨简要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礼让和尊师重道的典故。
相传,东汉时期,少年孔融很有才华,但却自认为聪明过人,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有一次,他见到一个老人手里拿着一篮特别好的梨子,便上前跟老人说:“老人家,你看你手里这些梨,刚刚掉了一些,真抱歉啊,赶紧把它们捡起来吧。”
老人随便地看了看篮中的梨,说:“梨子没掉,这是你自己的错觉。”
孔融很生气,觉得老人不识好歹,连篮子里的梨都不肯拿出来给他尝尝。就在他快要发怒的时候,这位老人说:“你虽然才华出众,但还需要多多学习,学会尊重他人、宽容大度,你这样的人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孔融闻言,顿时茅塞顿开,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了谦虚、礼让和尊重他人。由此,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典故之一。
二、孔融让梨故事原文及真相
《孔融让梨》原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人也。孔?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某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三、孔融让梨的故事幼儿版简短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四、孔融让梨的诗句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
父大喜
五、孔融让梨一年级原文
小学一年级孔融让梨原文如下:
孔融让梨
南北朝·范晔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六、孔融四岁让梨贯口
孔融让梨是在孔融四岁的时候。
【孔融让梨】
《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指孔融小时候曾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礼让。
【故事梗概】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