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榜题名后面那句是什么啊
后一句是洞房花烛。
这是古人《神童诗·四喜》中的两句。
全部内容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前两句是人生幸事,后两句是人生喜事。
二、成语接龙金榜题名下一句
金榜题名的成语接龙应该就是这样的:金榜题名-名不虚传-传风扇火-火光冲天-天天向上-上传下达-达官贵人-人言可畏-畏手畏脚-脚踏实地-地大物博-博大精深-深情款款-款款而谈-谈笑风生-生死相依-依依惜别-别有用心-心心念念-念念不忘-忘乎所以-以次充好-好聚好散-散兵游勇-勇猛直前-前仆后继-继往开来
三、金榜题名上一句是什么
这是杜甫写的,内容如下: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后来被北宋汪洙的《神童诗》引用,由于格律规则比唐时严格,所以原诗中三平尾的“题名时”改作“挂名时”。
《神童诗》全文: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
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
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
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
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
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目,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
英雄三百辈,附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宫殿召绕耸,街衢竞物华;
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
一支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柳色浸衣绿,桃花映酒红;
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
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纹;
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风阁黄昏夜,开轩内晚凉;
月华在户白,何处递荷香?
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
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庭下陈瓜果,云端闻彩车;
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荷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北帝方行令,天晴爱日和;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四、金榜题名提名下句是什么
金榜题名下一句:洞房花烛夜。这句话出自汪洙写的《神童诗·四喜》。《神童诗》一卷,旧传宋代汪洙撰。后人以汪洙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尽是少年神童之作,也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的。诗体皆为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文字浅显易懂,是适合少年学诗的范本。
五、金榜题名押韵的下一句
金榜题名后,冠盖满京华。
此诗是孟郊经历三次科举之后,成功中举,为此写下了这首《登科后》表达了他中举之后的春风得意,以及对自己中举之后的所思所感。
六、金榜题名时下一句是啥
下一句: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
翻译:土地慢慢的化开了冰冻,春天的景象一点点的到来。
出处:《神童诗》宋代·汪洙
节选: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一支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翻译:
长久干旱的大地有了雨水的浇灌,在外地遇到了故乡的人。成亲入洞房的美好夜晚,科举考试榜单上有自己的名字。
土地慢慢的化开了冰冻,春天的景象一点点的到来。梅花初放,冲破了寒冬腊月,迎来了新春正月,万物都渐渐的苏醒了过来。
扩展资料
《神童诗》是后人以汪洙的部分诗为基础,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诗体皆为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文字浅显易懂,是适合少年学诗的范本。
作者:
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在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