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苦肉计是不是成语
苦肉计:我肯定的回答不是成语,我觉得成语一般都是四个字,因为四个字才能说一个问题,而且有的成语还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或者偶言,比如悲喜交加,听天由命,风雨无阻等都是四个字,而三个字不是组合句,也不是完整的句子,苦肉计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表面欺压、迷或他人为目的,实质暗地里搞些不可告人的坏事。
二、三国演义中苦肉计后面的故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已是尽人皆知的故事了。两人事先商量好了,假戏真作,自家人打自家人,骗过曹操,诈降成功,火烧了曹操八十三万兵马。
三、苦肉计的故事30字左右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了让曹操上当,于是与黄盖演了一出苦肉计,假装两人意见不和;周瑜下令杀黄盖,众将求情,于是周瑜改为笞刑黄盖,为的是欺骗诈降的蔡中和蔡和,蔡中和蔡和又将假情报传达给曹操,曹操顺便接受了黄盖的诈降,最后促成了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惨败。
四、诸葛亮评价苦肉计
诸葛亮看破苦肉计,说了一句话“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有什么办法”
故事发生在孙刘联军与曹操赤壁大战的前奏,是赤壁大战的一部分。针对曹操的一连串的计谋就开始实施了起来,其中的第一步就是周瑜与黄盖定下的“苦肉计”。
可是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大家却不是这么认为的,很多人并不能看透事情的真相,所以对周瑜毒打黄盖十分的不理解。
众人于是纷纷为黄盖求情,后来鲁肃甚至要代替黄盖受刑,这样周瑜才让人停止了行刑。
事情的真相只有两个看破了,一个是无所不知、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先生,另一位就是东吴的谋士阚泽先生。后来阚泽更是只身前往曹操军营替黄盖递诈降书信,而后有了蒋干盗书,曹操斩杀张允,蔡瑁。使得周瑜的苦肉计,反间计等一系列谋划得以成功,赤壁火烧曹操八十万大军的预定计划予以成功。铸就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五、失街亭,苦肉计,三气周瑜,七进长坂坡,三顾茅庐,敗进麦城的主人公
失街亭的主人公是马谡
诸葛亮北伐,因街亭是军事要地,派马谡镇守。马谡号称自幼熟读兵书,熟知兵法的精妙,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将人马驻扎在山上,居高临下,以一当十。司马懿带兵来攻时,将马谡困在山上,断其水道,并放火烧山,令马谡军队不战自乱,因此丢失了街亭。
苦肉计的主角是周瑜跟黄盖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黄盖找到阚泽为其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
三气周瑜的主角是诸葛亮跟周瑜
三气周瑜是出自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典故,讲述了周瑜三次用计都被诸葛亮识破。说的是小说中“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
七进长坂坡的主角是赵云
说的是刘备的儿子被曹军包围,大将赵云救幼主刘禅,从曹军的包围圈里七次进去又七次杀出来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主角是诸葛亮跟刘备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指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卧龙岗诸葛亮躬耕之地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
败走麦城的主人公是关羽
败走麦城,是指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汉将关羽失守荆州,退守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的故事。
六、苦肉计成语故事
赤壁大战之前,周瑜苦思破曹之计。一日深夜,老将黄盖来到帐中,商议破曹以火攻为好。周瑜说:"我也这样想,所以才留下假投降的蔡氏兄弟,只是无人去曹营诈降。"黄盖自告奋勇,甘愿领此重任。当夜二人定下"苦肉计"。
第二天,周瑜传各路将军帐下议事,命大将们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抗敌。
黄盖反对说:"不用三个月,如果这个月能破敌就破,不能破敌,早点投降!"周瑜听后大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