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伯温中学(青田县伯温中学和二中到底哪个更好啊)

青田伯温中学(青田县伯温中学和二中到底哪个更好啊)

一、青田县伯温中学和二中到底哪个更好啊

我也是六年级,说实在的,我感觉二中的普通班风气太差了,什么小流氓,小混混都来自普通班,虽说操场是好了,但是就举例说我门班的同学吧,十有八九是被二中的流氓抢劫过的,许多人都不愿意去,虽然二中还有小班,还有最下一楼的,乱说什么,伯温的校长是温溪中学的校长,哪里是农村来的啊。伯温最吸引人的是据说在初三时候在全段综合排名40名之内的能保送镇海中学或者金华一中(这个现在还没有人知道是不是真的,伯温的校长都来学校开个会对第一批入选的人和第二批选拔的人说了)

二、刘伯温是那里人

刘基

(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三、刘伯温遗留的什么书

1、刘伯温临死前写给后世皇帝的书叫《烧饼歌》。

2、《烧饼歌》是刘伯温亲手撰写的“谏言书”,里面主要提到了他对大明王朝的忧虑,最主要反映了分封制等制度的弊端。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论成就,刘伯温远在诸葛亮之上;论军事才能,刘伯温远超萧何,助力朱元璋仅八年便拿下大元天下;论治国才能,刘伯温更强于张良,一举定下大明帝国后世两百年的盛世格局。一部《烧饼歌》传世,更增添了其传奇色彩。翻开本书,看千古第一谋臣刘伯温如何谋己、谋人、谋兵、谋天下,更谋百年!"

3、书名的由来:在其中也有提及,话说于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便听到内监会报刘伯温觐见。太祖心想测试刘基一下,于是便以碗盖著只咬了一口的烧饼,再召刘基入殿晋见。

4、《烧饼歌》,全文共计一千九百一十二字,用四十余首隐语歌谣组成,是用隐语写成的“预言”歌谣,据卦撰词,从一定的“象数”规律排来,涉及到“象、数、理、占”的入化应用,也是前人“观象玩占”的遗著,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深,难于理解,视为神撰。

刘伯温的「烧饼歌」是一首甚为准确的预言。这首预言可以在中国传统的历书『通胜』中找得到。

扩展资料: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四、青田市区哪些中学

伯温中学是目前青田最好的初中。因为青田比较小,没什么市区郊区之分,以前二中的英才班还不错。现在英才不办了就剩下伯温中学了。

另外,伯温中学和青田中学是在同一个校区之内,对以后上高中的衔接也比较好。建议去伯温中学就读。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五、伯温出自哪里

伯温出自明朝。

刘基,字伯温,明朝人,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

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六、刘伯温是哪里人的

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刘伯温思想

在依法治国方面刘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刘基认为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法律的制定要相对宽松,但是在执行时一定要严格执法,特别是对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基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对打破中国古代“人治”传统,并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观、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发展的进步趋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