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创作的一首诗歌,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这首诗歌以描写长沙的景色和毛泽东对祖国的热爱为主题,展示了作者爱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下是《沁园春·长沙》的一些知识点:
1.诗人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国家主席。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广泛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2.长沙: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地处湘江中游,素有"岳麓山下,潇湘水畔"的美誉。它既有古老的历史底蕴,又有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自然风光。
3+沁园春:《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创作的。诗中的"沁园春"指的是他在学校校园内感受到的春天的气息和花香。
4.描写长沙的景色:诗中描绘了长沙的壮丽山水、繁荣城市、飞瀑流泉以及湘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家乡土地的深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5.表达爱国情怀:诗中表现了毛泽东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通过描写长沙的美景,寄托了对祖国未来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并表达了他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的决心。
二、沁园春长沙秒懂百科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沁园春长沙》原文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话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三、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具体让学生体会意象、意境;通过意境营造的情境氛围体会作者情感。知识结构图就是意象———意境————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朗读技巧,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②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把握文中关键词的意思和作用,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体会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以及他那种豪放雄奇的风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抱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预习了诗歌,可是对于这首诗歌的上片,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意象,只知道是景物描写,面对诗歌还是像初中那样的死记硬背,并没有掌握诗歌的解读办法,还需要高中教师在学法上给以指导,所以我让学生找出上片的景物描写,并指出这些景物的词性,感悟整幅画面给我们的感觉,进而分析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也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神采飞扬,指点江山,他是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感受《沁园春长沙》的魅力。
二、背景链接: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此时的毛泽东已被排挤出中央委员会,且被军阀赵恒惕通缉,真可谓“乱离朋友尽,独在天一隅”。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澎湃,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四、沁园春长沙的开场介绍词
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沁园春长沙诗词表演!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现出长沙的独特魅力和丰富文化。
在这场表演中,感受长沙的独特魅力和千年文化的底蕴。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简练的文字、感受长沙的文化底蕴,深邃的意境,领略湖湘之美。表达着人们对自然、人生、请坐稳,情感的思考和感悟。在这场表演中,准备好享受这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吧!谢谢大家!
五、***沁园春***长沙***的原文和意思是什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沁园春长沙》大约书写于1954年,是毛泽东书法的代表作品,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毛主席在书写这首作品的时候笔势飞动,迅疾便捷,但字字独立,整篇冲和淡雅,疏朗流畅,字字珠玉,起下承上,左顾右盼,尽得自然之美;脱尽剑拔弩张之势,却筋骨健,艳美洒脱,结字小疏,字间多不连,但气脉通畅,墨润有余,瘠肥合宜,无奇大奇小之字,无奇轻奇重之笔,无倚斜取势之墨,如百侣少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慢步缓行于湘江之岸,却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字字润美,飞逸奇雄,骖鸾跨鹤,飘飘欲飞。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这首词的上半阕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了湘江的秋景;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追忆了同学时光,抒写了胸襟和抱负。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这首词很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六、沁园春长沙背景资料及其赏析
1、背景:《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作于1925年。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作此词时作者时年32岁。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是作者当时要大展抱负,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真实写照。
2.赏析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