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地区旅游(高山旅游指南高山景点)

高山地区旅游(高山旅游指南高山景点)

一、高山高原的气候名称,景观 ,分布地点是什么

高山高原气候一般是指在大型高原和大型山地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局部气候类型,它们的共同点是海拔高而名之.它们分布在各大洲的高山高原气候

高原地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山地(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等),帕米尔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南美安第斯山,东非乞力马扎罗山地区等.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垂直变化显著.在低纬度地区,自下而上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永久积雪带,反映出完整的垂直气候带谱.高原高山气候的总体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较少.成因是由于地势高,气温低,降水较少.

高山高原气候

海拔高、地面广、起伏平缓的高原面上形成的气候.特点为:①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空气、水汽、尘埃等随之减少,太阳直接辐射增强,紫外辐射增强尤为明显;但有效辐射也增大.在有积雪的高原面上,反射率增大,地面吸收辐射减少,故净辐射比同纬度平原小;②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③降水在湿润气流的迎风面上增多,在高原内部和背风面大大减少;④风力大.

高原西部(云南境内)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砂页岩,高原东部,分布有各时代石灰岩.石灰岩被水溶解、侵蚀而成喀斯特地貌,或称岩溶地貌.由于云贵高原的很多地区的石灰岩层厚而质地纯,气候温暖湿润,受地表水流和地下水的侵蚀.溶蚀都很强烈,以致地面石骨嶙峋,奇峰林立.地面有石芽、峰林盆地和漏斗、洼地等;地下有溶洞、地下河(伏流)等.

云贵高原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喀斯特)分布区之一,许多石灰岩地形发育得非常典型.云南省的路南石林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贵州省的许多溶洞、瀑布(如黄果树瀑布)都是旅游胜地,也是著名的石灰岩地形区.

岩溶分布区多溶洞、暗河,地面河流水系往往不完整,地面水流缺乏,影响灌溉.但地下河有时也可成为地面河流的补给水源.在兴建水利工程时必须注意防止漏水,筑路、建设厂房要考虑到溶洞、地下河问题.

本区重要河流有长江支流乌江和珠江上游——南盘江、北盘江.由于河水侵蚀和地下水溶蚀,水急滩多,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当年红军强渡的乌江渡口,已兴建了大型水电站.

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湿润区,在地形上虽说是一个高原,由于海拔高度、大气环流条件不同,气候差别显著.例如,云南昆明海拔约1900米,但其纬度较低(北纬25°),冬季一般不受寒潮影响,而且经常在西南暖流控制下,多晴天,冬春相当干而温暖;夏半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雨日多,加以海拔高,所以夏季温度偏低,一年中干湿两季分明.在纬度、海拔高度和大气环流三者综合影响下,气温季节变化较小,高原上四季如春,所以昆明有“春城”之称.而贵州境内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冬半年经常受到北方冷空气影响,冷空气与暖空气相接触,形成气候上有名的“昆明准静止锋”.贵州冬半年经常在静止锋笼罩之下,阴雨天气特别多,素有“天无三晴”之说,冬季较冷;夏半年,受到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产生原因

高山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这种垂直地带性又因高山所在地的纬度和区域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其特征如下: 1)山地垂直气候带的分异因所在地的纬度和山地本身的差而异在低纬山地,高原气候

山麓为赤道或热带气候,随着海拔的增加,地表热量和水分条件逐渐变化,垂直气候带依次发生.这种变化类似于低地随纬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如果山地的纬度较高,气候垂直带的分异就减少.如果山地的高差较小,气候垂直带的分异也就较小. 2)山地垂直气候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烙印”例如,赤道山地从山麓到山顶都具有全年季节变化不明显的特征.珠穆朗玛峰和长白山都具有季风气候特色. 3)湿润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主要以热量条件为垂直差异的决定因素而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与热量和湿润状况都有密切关系.这种地区的干燥度都是山麓大,随着海拔的增高,干燥度逐渐减小. 4)同一山地还因坡向、坡度及地形起伏、凹凸、显隐等局地条件不同,气候的垂直变化各不相同山坡暖带、山谷冷湖即为一例.山地气候确有“十里不同天”之变. 5)山地的垂直气候带与随纬度而异的水平气候带在成因和特征上都有所不同.

典型代表

青藏高原土壤与生物

中国青藏高原地区是典型的高山高原地区,其土壤与植被具有很独特的表现.中国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在高原的南缘和东部地区的河谷中,由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高原气候

可以到达,分布有较茂密的森林.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气温就不断下降,到一定高度后,热量就满足不了森林生长的需要,高大茂密的森林逐渐转变为稀疏的矮树和灌木,最终为草本植物所取代.茂密森林所能达到的最高处,称为森林郁闭线.在不同地区,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别,森林郁闭线的海拔高度可以不同.在青藏高原,一般是在3900~4100米.凡是在森林郁闭线以上或相当于这个高度以上的无林地带的各种土壤,都应称为高山土壤.高山土壤主要土壤类型特点如下:亚高山草甸土:分布范围在青海、西藏3700-4700m高度,新疆2000-3000m高度以上的地区.表层有5-10公分厚、富有弹性的草皮层,土体黄棕色;多微酸性反应.亚高山草甸土地区牧草茂盛,药用植物多,野生动物资源亦丰,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利用带.高山草甸土:分布范围在青海、西藏4500-5200m高度的高山地区,新疆较上略低.草皮层厚5-10公分,但性质松脆;土体灰暗,结构上常有片状层理;多中性反应.牧草虽低矮,但稠密、耐牧性强,为纯牧利用带.亚高山草原土:分布范围在青海、西藏4200-4700m,新疆、甘肃3300-4500m的高原.地表有簇状草根层;土体灰棕色,粒状结构,剖面中部有钙积层;微碱性反应.牧草的质量和数量较差;有灌溉处可种植农作物,为农牧结合利用带.高山草原土:分布范围在青、藏4400-5200m的高山地区,地表有簇状草根层;土体色浅,粒状结构,钙积层不明显,碱性反应.高山草原土牧草质量数量较差,饮水较缺,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为纯牧利用带.

非洲第一峰----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

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气候的分异规律按照现在的分法是属于非地带性分布中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乞力马扎罗山区草木茂盛,景色秀丽,半山腰处气候温和,从山下至山顶5000多米的山坡上,依次分布着赤道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森林,高山草甸,高山寒漠,积雪冰川,生长这多种不同的植物.由于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的分布受到海拔高度的制约,乞力马扎罗山气候分布属非地带性分布.气候、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带,随海拔高度增高形成垂直自然带.山地自然环境比低平地区复杂,山地垂直自然带比水平自然带复杂得多.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乞力马扎罗山(非洲赤道附近坦桑尼亚境内)自然带景观

1000以下基带:热带雨林带;

1000-2000米: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000-3000米:山地温带森林带;

3000-4000米:高山草甸带;

4 000-5 200米:高山寒漠带;

5 700米以上:高山永久积雪冰川带.

不知你满意否?

二、高原旅游注意事项

高原旅游注意事项

高原旅游对大部分人而言都是一次考验,应为高原反应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的,那么在高原地区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高原旅游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1.缺氧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寒冷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高原地区海拔高,温度低,气候干燥,辐射强

3.湿度低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阳光辐射强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二、人体的应变措施

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西藏地形图

3.循环系统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免疫系统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生殖系统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在高原地区骑行对人的身体要求比较严格

三、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急性高山病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高原肺水肿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高山脑水肿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慢性高原病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其它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青藏高原上的山光湖色令人陶醉

四、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

高原红景天是车友较为认可的抗高原反应的药物

五、哪些人不宜进入高原

1. 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者,因为这两组人群中患高原病的机会较大。 2.患有贫血,糖尿病和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病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孕妇。

在高原地区骑行,需要知道如何应付高原反应

六、人在高原

在做好了思想和物质上的充分准备后,就可以出发了。为了尽可能减少不适,在高原骑行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以下事项。

1.多饮水:由于空气湿度低,人体容易脱水,加上血红蛋白增高,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缺氧和寒冷的环境又使血管收缩,极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进入高原后要不断少量喝水,以预防血栓。一般每天需补充4000毫升液体。因湿度较低,嘴唇容易干裂,除了大量喝水,还可以外用润唇膏改善症状。

2.戒烟:一氧化碳是香烟的重要产物,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50-300倍,如果在高原地区大量抽烟,将明显加重高原反应。

3.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运动试验证明,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更为规律和有节奏。这种方法也是哮喘病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本能的呼吸动作。所以,旅游者在行走或攀登时,可将双手置于臀部,使手臂,锁骨,肩胛骨及腰部以上躯干的肌肉作辅助呼吸,以增加呼吸系统的活动能力。

4.防辐射:高原的紫外线强度大,极易损伤皮肤和眼睛,特别是在雪地。因此,尽量避免将皮肤裸露在外。可以戴上防紫外线的遮阳镜和撑遮阳伞,在可能暴露的皮肤上涂上防晒霜也是一个好主意。

5.刚到高原,应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兴奋,避免洗很烫的热水澡,以免循环加快而加剧缺氧,导致肺水肿。

6.保持高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60%-70%),高植物蛋白和低脂肪的饮食原则。因为糖类不仅能够快速提供热量,使人适应高强度的活动,而且可增加氧气的交换通气量。过量脂肪和动物蛋白可加重高原反应。

7.在高原旅游及离开高原后三个月内,务必做好避孕工作,以免因精子质量问题产生不良后果。

8.高原反应容易导致失眠,可以适当服用安定保证睡眠,以及时消除疲劳,保证旅游顺利进行。

进藏方式的不同也可能出现造成不同的反应强度

高原反应

由于那些讲述高原经历的材料一般都要谈到人在高原时身体所感到的不适,所以准备上高原旅游的人们会想到是否应该去看一下医生,想了解自己到了高原会不会有事,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使旅途上更安全的一些提示。然而一般平原地区的医生很难有比较直接的高原病理生理知识和经验,事实上在他们那里得不到细致的指导。鉴于此,本文将提供这样一些指南。

尽管青藏公路较为方便,但更多的人都是乘飞机到达高原的。按逻辑讲起来快速比慢速上高原对身体的压力大,然而,据统计分析,飞行进入比其它任何方式都较少发生高原疾病。旅途上经过高海拔地区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高原疾病。这可能是因为体力消耗太大,身体对高原的适应就发生了困难。

去高原旅行都会面临有些高原病症状的风险。过去老把这些症状错误归因于流感或醉酒。据记载在海拔1280至1800米就会有轻度高原症状发生,而严重症状的发生都不低于2700米至3000米。我们一定要把旅途疲劳这种在平原也会发生的不适与高原发生的不适区别开,否则,就会自己吓唬自己了。

按理,经公路进藏的旅游者给他们的身体逐步适应高原提供了机会,但事实上,在一些高原旅行的经典路线上却有50%左右的高原病的发病率(而飞机到拉萨的旅游者中据统计有1%的人会罹患高原病)。喜马拉雅山的那一边尼泊尔有过这样的统计,旅行者30000人中将有1人死于高原病,每年因此有2-3人罹难。

在高原,预防感冒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高原上,人体本身会有一种调适机制,以最大限度的方式运行,这个过程被称作适应。高原适应的过程现在还知之甚少。过去的研究将重点放在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逐渐增多的红细胞上。但现今认识到它只扮演了一个小角色,而呼吸的增大(每分钟通气量),以及其它更精妙的在激素和细胞水平上的适应可能是更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足够慢地上升,这些适应过程可有效地发生而不会有高原病的罹患。如果这个人上升速度快过身体的适应,那么就会有患高原病的可能了。

高原病一般分为三种综合症:急性高山病(AMS)、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这些综合症在病理生理学上是有联系的,但为什么一些人以脑部症状为主,一些人以肺部症状为主就不得而知了。

急性高山病多起于脑部症状,表现为头痛、食欲减退和疲劳,头痛可从轻度发展到剧痛,食欲减退可导致恶心和呕吐,疲劳可发展成极度乏力。有时,这些症状足够严重就成为了高原脑水肿。它的诊断多半是出现了意识改变或躯体运动失调,高原脑水肿会快速发展到昏迷直至死亡。它可单独出现也可和高原肺水肿伴随发生。

高原肺水肿通常没有脑部症状。如果肺部症状单独出现,它的进展会从活动耐力降低、行走困难,发展到严重呼吸困难、胸闷,一直到连坐着都呼吸困难,这样就会快速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衰竭时会有粉红色、泡沫样痰出现。

适应似乎是遗传控制的。有些人到高原很容易适应,而另一些人甚至不能去超过海拔3000米的地方。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筛查决定谁适应好谁适应不好。是否适应通常是在高原上呆6-48小时后才能说明。因此,只在高原上呆了几个小时是不能说明一个人适应良好的。

保证营养对于应对高原反应也极有帮助

上高原之前需要注意的是:自己过去身体状况是否能够接受环境的挑战,这也许需要请教医生说明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重要的器官功能不全;避免出发前的感冒、发烧之类呼吸道常见病;保存充沛的体力。飞抵拉萨的旅游者中据统计有1%的人会罹患高原病,因此参加旅游的人准备一些预防用药是必要的。预防方面包括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如西洋参、红景天等。西药目前认为比较好的是心痛定,但是有个别人会产生头痛等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初上高原时,见到山河如此壮丽,一般会使人有抑制不住的冲动,这时一定要练就一口丹田之气,清心寡欲,自觉休息好第一天,然后再行打算。再高原上,解决一些常见症状可以使用:芬必得治头痛,维生素B6治恶心、呕吐,如果仍感觉不适就应该上医院治疗。告诉你一个经验之谈就是不要背着大包袱上高原,你知道这包袱是什么吗?就是你的恐惧心理。不仅白白丧失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且有些事是你越想它,你就越容易得到它。况且,心怀恐惧的旅游不如在家看恐怖片先练练胆子再说。

预防的方法:

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调平稳,并配合呼吸,同时要视坡度的急缓而调整,使运动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应逐渐适应,每天攀爬的高度应控制,以适应高山气压低、空气稀薄的环境。行程不宜太紧张,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经常性地作短时间的休息,休息时以柔软操及深呼吸来加强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平常应多作体能训练以增加摄氧功能。

高山病的急救办法:

给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休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及其它并发症。立即休息,将病患者移至无风处,若疼痛严重,可服用镇痛剂止痛。如果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一般而言,高山病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治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处理。

【高远旅游不忘保健】

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西藏平均海拔4000余米,其特点是气压低,氧分压也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如预防措施不当,可引起高原不适应症。它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性肺水肿、高原昏迷、慢性高原反应、高原性心脏病、高原高血压、高原低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一组病症。初入高原者或间隔较长时间再进入高原者应注意如下问题。一、对进入高原者,应进行严格的全面体格检查。凡有明显心、肝、肺、肾等内脏器质性病变,高血压Ⅲ期以上者,均不宜进藏。

二、年龄超过40岁、身体较胖者或体弱者亦不宜去。因过度肥胖会加重高原缺氧反应,且易激发高原心脏病等。

三、若患有重感冒等,最好在平原地区医治好再进藏。否则会使高山反应加重,甚至诱发肺水肿等。

四、初去高原者,最好是夏秋季进藏,因可使高山反应大为减少,而冬季的寒冷可加重肌体的缺氧。最好是乘坐汽车进藏,以逐步适应。

五、初到高原或间隔时间进入高原后,在最初几天内,尽管避免剧烈的运动和活动,少跑跳,应适当卧床休息。

六、高山气候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晚凉、中午热,因此保暖问题就很重要。秋季应带毛衣裤、棉衣,冬季应穿皮大衣、毛皮靴等,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七、初入高原者应多食米食。尤其是加糖的甜粥可抑制恶心、呕吐,供给酸性饮料可利于纠正碱中毒、补充能量和水分,因气候干燥,肌体对水分的需求十分迫切,可常饮些茶水或原汁饮料。每次可饮1-2口,多饮几次。酥油茶可有效抵御高山恶劣气候,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巧克力糖等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高热能的食物。

八、旅游者还应准备防风沙和日光的墨镜。高原太阳直射,紫外线非常强烈,对视神经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也可防“雪盲”。

九、罹患高原适应不全者,睡眠应采用半卧位,以减少右心的静脉回流和肺毛细血管充血。若觉心肺不适量好先吸氧,预备氧气袋在身边,高山反应夜间加重。可预备些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药,还可准备一些安眠、止疼、晕车等类药,最好是中药。

;

三、高山旅游指南高山景点

1.阿尔卑斯山脉景点

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是勃朗峰,也是西欧的最高峰。它的海拔是4810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它的山由结晶岩层组成,地势高,冬天下雪,夏天下雪。勃朗峰是一个登山胜地,有空中缆车和冬季运动设施。雄伟的山峰和美丽的风景使它成为阿尔卑斯山最大的旅游中心。

2.阿尔卑斯山旅游景点

Alpine是凯尔特语或非印欧语借词,意思是高和白色。

阿尔卑斯山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过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至维也纳盆地。它呈弧形贯穿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绵延1200公里。这座山很陡,平均海拔约3000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其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高耸于意大利和法国之间。它是欧洲最高峰,因其山顶积雪终年不融化而得名。

3.阿尔卑斯山脉景点介绍词

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和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从法国尼斯附近的亚热带地中海沿岸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向东北延伸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阿尔卑斯山呈弧形,长1200公里,宽130公里——260公里,平均海拔约3000米,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2座,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国、意大利、瑞士三国交界处。高山位于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是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季干燥气候的分界线。峰顶终年寒冷,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山区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mm,但各地有所不同。最大降水区在海拔3000米左右。高山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背风坡只有750毫米,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也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的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和罗纳河都发源于此。每条河流的上游都具有典型的山区河流特征,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扩展信息:如果是夜间,还可以同时使用大灯作为信号源。规则和哨子一样。

4.阿尔卑斯山脉的景点

阿尔卑斯山不属于某个国家,它在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处。

1.阿尔卑斯山(英文Alps)位于欧洲中南部,涵盖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和斯洛文尼亚。

2.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的山脉,位于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六国的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奥地利。

3.阿尔卑斯山脉东西绵延1200公里,南北120~20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2座,其中一半以上位于瑞士的瓦莱州。

扩展信息:

1.阿尔卑斯山为欧洲提供饮用水、灌溉和水电。虽然面积只占欧洲的11%,却提供了欧洲90%以上尤其是在干旱地区和夏季。

2.阿尔卑斯山位于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夏季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干燥气候的分界线。

3.阿尔卑斯山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风景迷人。它叫做大自然的宫殿和真正的地貌展览馆被这个世界。也是冰雪运动的圣地,探险者的天堂。

4.阿尔卑斯山的位置,以及各个山脉的海拔高度和朝向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使得这些不同的小山脉之间的气候,也使得特定的小山脉之内的气候差异极大。

5.阿尔卑斯山脉景点介绍

阿尔卑斯山,从海岸向北延伸,穿过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西北部,到达瑞士的日内瓦湖和龙河谷。山脉如下:靠近地中海的沿海阿尔卑斯山是低洼干燥的石灰岩,法国的凡尔登峡谷是深谷,梅尔坎托山是结晶峰,勃朗峰是覆盖着冰川的圆顶(海拔4807米[15771英尺],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

6.阿尔卑斯山脉介绍

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不是世界上最大的。

阿尔卑斯山(Alps/Aplen)位于欧洲中南部,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也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的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和罗纳河都发源于此,水资源丰富,是旅游、度假和疗养胜地。这些山脉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境、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和斯洛文尼亚。它可以细分为三个部分,从地中海到勃朗峰的西部阿尔卑斯山,从山谷达奥斯塔到布伦纳山口的中部阿尔卑斯山(奥地利和意大利的边界)。

这条屹立在欧洲南部的著名山脉,西起法国东南部尼斯附近的地中海海岸,向北向东呈弧形延伸,途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西南部,东至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长约1200公里,宽120-200公里。东宽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主要山脉延伸至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南部的亚平宁山脉、东南部的迪纳拉山脉和东部的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可以分为三部分。西阿尔卑斯山脉从地中海沿岸,穿过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西北部,一直延伸到瑞士边境的大圣伯纳德山口。是山脉最窄的地方,也是浓度最高的山峰。在蓝天的映衬下,勃朗峰白如银。布劳恩法语中是白色的意思)(4810米)是整个山脉的最高点,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交界处。位于大圣伯纳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间的中阿尔卑斯山宽度最大。有美泰峰(4479米)和蒙罗萨峰(4634米)。东阿尔卑斯山位于博登湖以东,低于西部和中部的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脉覆盖了以下六国的部分地区: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只有瑞士和奥地利可以算是真正的高山国家。阿尔卑斯山脉长约1200公里(750英里),最宽处超过201公里(125英里),是西欧自然地理区域最突出的景观。

虽然阿尔卑斯山没有第三纪其他隆起的山脉高,如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和落基山,但说明重要的地理现象是非常重要的。阿尔卑斯山把欧洲分成几个区域,是许多欧洲大河(如罗纳河、莱茵河和波河)和多瑙河许多支流的发源地。阿尔卑斯山流出的水最终流入北海、地中海、亚得里亚海和黑海。由于其弧形形状,阿尔卑斯山将欧洲西海岸的海洋性气候区与法国、意大利和西巴尔干国家的地中海地区分隔开来。

:12月的阿尔卑斯山7.阿尔卑斯山脉风景图片

,因为周围都是高山,山谷越深越干燥,山峰越高,降雨量也会越多。降雪量因地区而异。在海拔700米的地区,一年有雪的日子大约有3个月;在800米的地区,有雪的天数可达半年;在500米的地区,有雪的日子可长达10个月,而在2800米以上的地区,终年积雪。在冬天,阿尔卑斯山经常阳光明媚,而中部地区则相反,雾霾严重。因此,冬季是游览阿尔卑斯山的最佳季节。

8.阿尔卑斯山脉景点图片

阿尔卑斯山在中国哪里?中国成都有一个风景优美,有南欧风情的景点。是藏在四川的一座山。现在不用出国旅游也能欣赏到东阿尔卑斯山迷人的风景。你还在等什么?

四姑娘山,被称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50米。它是邛崃山脉中最雄伟的山峰。

据传说,为了四个美丽善良的女孩,为了消灭杀害父母和残害村民的恶魔默多拉,保护人民难得的和平,她勇敢地与凶猛的恶魔搏斗,最后化作四座高大美丽的山峰,即四姑娘山。

9.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阿特拉斯山脉,非洲面积最大的褶皱断层山区。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

阿特拉斯山系呈拉长的椭圆形,山与山之间有广阔的平原和高原复合体。它包括不同的北部山脉泰尔地图集和南部山脉撒哈拉地图集。

从地质学上讲,泰勒阿特拉斯山脉是与欧洲高山系统相关的年轻褶皱山脉,是阿尔卑斯褶皱山脉的一部分。南撒哈拉地图集属于一个不同的构造群,即非洲大陆广阔而古老的高原群。

当前位置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的山脉。它位于欧洲南部。它呈弧形,从东向西延伸。它大约有1200公里长。平均海拔约3000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山势雄伟,景色秀丽。许多山峰终年积雪。晶莹剔透的雪峰、茂密的树林、清澈的山水,构成了阿尔卑斯山迷人的风景。欧洲的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他们有丰富的水资源。它们是旅游、度假和疗养胜地。阿尔卑斯山的气候已经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欧亚大陆南部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山区气候冬冷夏暖。每上升200米,气温下降1。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为0。整个阿尔卑斯山的湿度都很高。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最大降水区在海拔3000米左右。边缘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山区的年降水量相差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冯恩经常出现在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是欧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多瑙河、莱茵河、波河和罗讷河都发源于此。山区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也有利于发电。这条著名的山脉矗立在欧洲南部,西起法国东南部尼斯附近的地中海海岸,向北和向东呈弧形延伸。它穿过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西南部,在东部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结束。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长约1200公里,东宽130-260公里,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主要山脉延伸至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南部的亚平宁山脉和东南部的迪纳拉山脉。向东延伸到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可以分为三部分。西阿尔卑斯山脉的西段从地中海沿岸开始,穿过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西北部,到达瑞士边境的大圣伯纳德山口附近。是山脉最窄的地方,也是浓度最高的山峰。勃朗峰(4810米),在蓝天的映衬下洁白如银,是整个山脉的最高点,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交界处。中阿尔卑斯山脉的中段,位于大圣伯纳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间,宽度最大。有美泰峰(4479米)和蒙罗萨峰(4634米)。东阿尔卑斯山的东部在博登湖以东,海拔低于西、中阿尔卑斯山。

关于高山地区旅游和高山旅游指南高山景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猜你喜欢